热门资讯

重阳节为什么要插茱萸

发布时间:2023-06-30 22:50:02

内容来源:互联网

关键词汇:重阳节为什么要插茱萸,重阳节插茱萸原因,重阳节为什么要插茱萸

内容简介

重阳正值深秋,暑气渐消,天高气爽,秋风徐徐,正是登高远望的好时光。自古以来,在我国许多地区,每到重阳节,无论男女老少,都会在头上、帽子上插上菊花,拎着盛满茱萸的袋子,成群结队地登临高处,尽情玩赏。那么,为什么要在重阳节插茱萸呢?社科院罗澍伟

重阳正值深秋,暑气渐消,天高气爽,秋风徐徐,正是登高远望的好时光。自古以来,在我国许多地区,每到重阳节,无论男女老少,都会在头上、帽子上插上菊花,拎着盛满茱萸的袋子,成群结队地登临高处,尽情玩赏。那么,为什么要在重阳节插茱萸呢?

社科院罗澍伟研究员解释说,茱萸是一种常绿小乔木,又名“越椒”或“艾子”。它是一种药用植物,可治霍乱,根可杀虫,具有润肝降燥、温中下气、除湿解郁等功能,古人称其为“辟邪翁”,传说它有辟邪神功,佩戴它可以驱除各种寒热风湿邪气。这种植物有浓烈的香味,它具有的那些驱虫、除湿、逐风邪、治寒热等功能,对人们的身心健康大有益处。晋代周处《风土记》中有“九月九日折茱萸以插头,避除恶气,以御初寒”的记载。

专家说,重阳节佩戴茱萸的习俗在唐代已很盛行,人们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消灾避难,或佩戴在手臂上,或做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,称为茱萸囊,还有插在头上的。大多是妇女和儿童佩戴,有些地方男子也佩戴。因此,重阳节又被称为“茱萸节”。

插茱萸

旧时汉族民间节日风俗,流行于黄河中下游、淮河、长江流域等地。每年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时,民间采茱萸插戴头上,亦有用茱萸制成囊佩带的,俗信能驱邪治病。茱萸主要有两种,一种是山茱萸科的山茱萸,一种是芸香科植物吴茱萸,因为产于吴地(今江浙一带)质量最好,因而得名,也叫越椒或艾子。古人把茱萸作为祭祀、佩饰、药用、避邪之物,形成茱萸风俗。晋代葛洪《西京杂记》中就记载,汉高祖刘邦的宠妃戚夫人于每年九月九日,头插茱萸,饮菊花酒,食蓬饵,出游欢宴。

相关记载

古人把茱萸作为祭祀、佩饰、药用、避邪之物,形成茱萸风俗。晋代葛洪《西京杂记》中就记载,汉高祖刘邦的宠妃戚夫人于每年九月九日,头插茱萸,饮菊花酒,食蓬饵,出游欢宴。王维在《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》诗中记述了这一情景:“独在异乡为异客,每逢佳节倍思亲。遥知兄弟登高处,遍插茱萸少一人。”由此可见,唐时重阳节登高茱萸插头习俗的流行。茱萸是重阳节特有的辟邪物品,佩茱萸成为重阳节俗的主要标志,因此登高会也称“茱萸会”,重阳节被称为“茱萸节”。庸人张说《湘州九日城北亭子》诗云:“西楚茱萸节,南淮戏马台。”从节俗的原始意义看,茱萸与登高的结合应该是最早的。但在宋元以后,插茱萸的习俗逐渐稀见了。随着人们生活状态的改善,人们不仅关注目前的现实生活,而且对未来生活给予了更多的期盼,祈求长生与延寿。所以“延寿客”(菊花酒)的地位最终盖过厂“辟邪翁”(茱萸)。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;或佩带于臂,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带,还有插在头上的。大多是妇女、儿童佩带,有些地方,男子也佩带。唐代就已经如此,历代盛行。清代,北京重阳节的习俗是把菊花枝叶贴在门窗上,“解除凶秽,以招吉祥”。这是头上簪菊的变俗。

相关推荐:

重阳节为什么要登高

重阳节为什么要插茱萸

重阳节为什么要赏菊花

重阳节为什么又叫老人节

重阳节为什么要吃重阳糕